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在2019年CCTV出品的《不老人生·钟南山》纪录片中忧心忡忡地提到:我们国家很多慢阻肺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十分痛苦。当前慢阻肺治疗很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晚诊晚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中国第一大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全国有近一亿的慢阻肺患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愈演愈烈。
钟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领衔的医疗团队研究发现,70%以上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病患(GOLD 1-2期),他们的症状通常较轻微,或未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因此他们中绝大部分人不会主动寻医,直到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才去医院,但此时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明显受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了。
(一般在肺功能明显下降时(FEV1≤50%)才出现症状)
慢阻肺不到中晚期不算病——是全球范围的防治策略偏差。钟院士认为,目前医学界对慢阻肺疾病的攻坚方向不大对头,反复升级的支气管舒张药物也只能暂时性地缓解病患的呼吸困难症状,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源上改变慢阻肺肆意发展的现状。只有像早期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那样,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是慢阻肺的正确治疗方向!
那么如何及早发现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
引发慢阻肺的主要诱因有三个:大气污染、室内污染、抽烟。过去的医学认知是大气污染只会加重慢阻肺,但近年来的调研显示,大气污染作为当下的大环境背景,其本身就是引起慢阻肺的危险诱因。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空气质量的关心,更要做好必要防护,室内污染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六成慢阻肺患者是老烟民。长期抽烟的人通常会有小气道窄且厚的情况,对于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喘的人群,应当立即就医问诊。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吸烟对慢阻肺的危害,重视自身呼吸病症,加强肺功能和气管功能的检测,这些都是可以早发现早诊断的。
确诊慢阻肺后,如何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首先要明确,慢阻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于吸烟患者,最重要的举措是戒烟,不论其年龄或烟龄多大,任何患者在戒烟后,都能有效减缓病情发展。这是改善病情和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药物治疗:
现有的治疗方式以吸入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为首选,患者需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并坚持长期治疗,才能更好地减少或消除病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营养疗法:
慢阻肺患者就算静息时也处于高代谢状态,不及时补充营养会引起患者的骨骼肌和呼吸肌功能障碍,连带着吸气肌肌力也会明显低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营养不良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几率,所以合理的膳食安排对于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少食多餐,摄入足量的优质食物,如鱼类、肉类、水果等。
运动疗法:
保持一定的休养是必要的,但适当的运动对患者来说也极为重要,尤其是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顾名思义指与呼吸运动相关的肌肉,锻炼呼吸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膈肌肌力及耐力,持续性地锻炼可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和呼吸质量,减轻病症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赛客呼吸训练器作为一款专业的呼吸训练器,兼具呼吸检测功能和不同强度的渐进式阻抗呼吸训练。研究表明,使用科学的呼吸训练器将比普通的呼吸操和呼吸法等更为安全有效,患者可在医生处方指导下进行居家锻炼。
心理干预:
长期反复的病症会让许多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从而不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我们应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激励并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克服难关。
以上就是关于慢阻肺早期治疗的介绍,钟院士曾说过“愿意搞慢阻肺的人,不太多,有点悲哀”,而我们在做的,正是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慢阻肺疾病,从忽视它到正视它,再到真正重视它,避免本可以规避的风险,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