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居家自我管理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患者反映,他们仅能感知到自己的不适程度,对于病情的具体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
的确,由于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很多患者都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好坏程度,有的甚至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史,导致医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进程的重要事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加重、肺功能恶化与下降加速、生命质量降低、住院率增加等问题。
稳定期:病情相对稳定,症状得到控制的阶段。
急性加重期:病情突然恶化,症状急剧加重的阶段。
慢阻肺居家自我评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痰液是慢阻肺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慢阻肺病患者的痰液呈白色泡沫或黏液性,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转为脓痰。平时通过多观察自身痰液的颜色和性质有利于早发现感染,防止病情急性加重。
痰液颜色改变及临床意义
咳嗽是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通过评估患者的咳嗽能力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慢阻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分:没有咳嗽;
1分:没有咳嗽,但可听见口腔里的气流声;
2分:弱(勉强)可听见咳嗽声;
3分:清楚可听见咳嗽声;
4分:较强的咳嗽声;
5分:连续强咳。
SCSS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咳嗽强度来得出相应分值,有一定的主观性。一般将0-2分的患者归为咳嗽力度弱,将3-5分归为咳嗽力度强。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患者的典型症状,早期仅于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甚至发生于日常活动和休息时。通过呼吸困难评估有利于判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程度,以评估呼吸困难发生率和相关影响。
mMRC量表,即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常用来评价慢阻肺严重程度。
Borg气促量表,主要用于量化患者运动时的呼吸努力程度。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慢阻肺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监测、预后及治疗反应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
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分级判断
有条件的慢阻肺患者可在家配备小型肺功能测试仪,目前市面上一些居家款呼吸训练器支持智能采集呼吸峰流速,最大呼/吸气压,1秒用力肺活量等,可随时观测自己的肺功能指标和情况。
Borg指数,是指将患者自我感觉分为6-20级来评价的主观运动强度。Borg指数在11(轻松)-13(稍累)之间是适宜的运动强度。
稳定期药物治疗是慢阻肺患者长期管理的基石,其中吸入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不少慢阻肺患者反馈用药效果不佳,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未能正确使用吸入药物,导致药物吸入量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疗效。
①准备:检查计数器(如有)确认有足够的剩余剂量,以及何时需要更换,摇动吸入装置(如适用,参考制造商的说明);
②填装:填装装置以备使用,参考说明书以确认如何填装和重新填装的频率,打开吸入装置或盖子;
③呼气:远离吸嘴、尽可能充分呼气;
④嘴:将吸嘴含入嘴中并用嘴唇严密包裹;
⑤吸气:DPI应快速用力吸气(2~3 s内),pMDI/SMI应缓慢且深地吸气(超过4~5 s);
⑥屏气:将吸入装置从嘴边移开,屏住呼吸5~10 s,然后缓慢呼气;
⑦关闭和重复:关上吸入装置或合上盖子,必要时重复。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身慢阻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强烈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 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4, 23(6): 600-62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呼吸医师分会呼吸职业发展委员会呼吸治疗师工作组, 等. 机械气道廓清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9): 866-879.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30531-00280.
[3]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吸入治疗与呼吸康复学组. 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10): 28-40.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30411-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