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怎么“分”?在慢阻肺的规范化管理上有何作用?

栏目:资讯动态 发布时间:2024-05-30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分级诊疗在慢阻肺疾病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慢阻肺分级诊疗的实践中,有效联动基层医院、上级医院以及患者家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效率,对于提高慢阻肺诊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01

知中有行,实践为先



慢阻肺初期症状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很容易被忽视,等到有明显症状时,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基层医院是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筛查、初步诊断、健康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重任。随着国家对慢阻肺病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陆续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加入到慢阻肺筛查管理的行列,通过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及相关物联网设备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检测、筛查服务。

近期,北京多家基层医院在中日友好医院、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指导下陆续开展慢阻肺筛查及健康宣教活动。参与群众在专业医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慢阻肺健康知识听讲、肺功能检测、问诊咨询。在专业医师的耐心解答下,参与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于慢阻肺这个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下基层指导基层医院开展肺功能检查与健康宣教活动,不仅让更多群众认识慢阻肺,了解慢阻肺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预防和治疗,也为基层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02

三级联动,科学衔接


基层医院筛查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慢阻肺防控工作的结束,对于筛查出疑似慢阻肺的患者,将转诊至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上级医院是慢阻肺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慢阻肺确诊、患者综合评估、戒烟干预、稳定期规范管理和治疗方案制订、急性加重期和疑难危重症诊治等重要任务。

对于明确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上级医院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处方,当患者病情稳定时,上级医院负责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院,利用基层医院的资源开展跟进康复管理。在患者成功转至社区医院后,基层医院的工作人员将根据上级医院的转诊建议,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管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除了基层医院的支持外,患者在家中也可以利用远程医疗设备及平台进行康复训练。

从找到患者-治疗患者-康复患者,联动起基层医院、上级医院以及患者家庭,靠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更依赖于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呼吸慢病全程管理路径的打造。

赛客始终致力于呼吸疾病防治暨呼吸康复科学管理研究,提供涵盖从智能定标到肺功能检测,从院内多科室呼吸康复到患者居家服务管理的完整流程,打造了从找到患者到康复患者的全程闭环管理。目前赛客物联网系统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合作10000多家医疗机构,使用赛客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人次已达250万,致力于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并重视自己的肺部健康。